來源: 山西日報(太原)
手機掛號預約科室和醫生,通過支付寶錢包付醫藥費,檢驗報告和診斷結果都能在手機上直接查看……只用一部手機,就能輕松搞定就醫全過程。日前,許多醫療健康機構和服務集體進駐支付寶錢包,添加公眾賬號,就能享受預約掛號、疾病健康問詢、買藥、體檢甚至是健身等多種服務。
通過智能手機掌上輕松操作,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醫院查找、掛號預約、就醫導診等,再也不用拖著患疾的身體在醫院排長隊、干等候,同時還能隨時隨地下載化驗單,實現門診病歷截取,和醫生在線溝通交流,時間自由掌控,真正體驗智能化、人性化的醫療服務。移動醫療作為一種新型模式,正改變著人們傳統監測、看病、保健的醫療方式。
中國經濟網網友“小小竹排”說:“就預約掛號而言,確實為就醫帶來了很大的方便,但除此之外,眼下醫療類的App缺乏足夠的實用性。”因為,其一,與在醫院的專家“看得見,摸得著”不同,由于網絡看病的專家是見不著面的,完全是在一種虛擬的狀態下進行。因此究竟是專家本人在回答你,還是他人頂替回答,無法查證判斷。其二,疾病具有復雜性,不能簡單從表象來判斷,同時病人個體差異明顯,同樣的疾病、同樣的藥,在不同人身上的治療效果都不一樣,診療需要望、聞、問、切和專業儀器輔助,“隔空猜物”無疑將加大誤診風險。其三,患者到醫院就醫,醫患雙方即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合同關系。但用戶在醫療APP上獲得的處方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,一旦出現誤診等問題,用戶將維權困難。
移動醫療是好東西,但目前移動醫療產業處于政策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,魚龍混雜。因此,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和完善現行法律法規,對移動醫療產業的審查、備案、醫生資質、醫療糾紛處理、消費者維權等問題予以明確、細致的規定,改變移動醫療產業野蠻生長、魚龍混雜的現狀,最大程度發揮移動醫療產業的積極作用。